科学减重系列3 | 优质脂肪甘油二酯(DAG)守护日常健康
多行文本内容元素
富文本内容绑定数据后可解析HTML语言内容

在追求健康生活的当下,人们对饮食的关注度与日俱增,而食用油作为日常烹饪的必需成分,其健康价值也日益受到重视。甘油二酯食用油作为新兴健康油脂,正凭借独特的代谢优势与健康价值逐渐进入大众视野,成为众多健康人群的理想选择。
01 结构差异:决定命运的“分子密码”
普通食用油的主要成分为甘油三酯(TAG),其分子结构由一分子甘油与三分子脂肪酸酯化连接而成,是人体储存能量的主要形式之一。而甘油二酯(DAG)则由甘油与两分子脂肪酸结合构成,这种细微的结构差异导致二者在人体内的代谢路径大相径庭。
甘油二酯在脂肪酶作用下,分解产物主要为单甘酯与游离脂肪酸,相较于甘油三酯,少了一个脂肪酸分子,这使得甘油二酯在后续代谢过程中难以重新合成甘油三酯进行脂肪储存[1]。
甘油二酯和甘油三酯结构示意图
由于甘油二酯的分子结构比甘油三酯少一个脂肪酸基团,其特殊的脂质代谢方式和所具有的生理活性,使其在减重及降低心脑血管风险上有着独特的作用。
02 代谢差异:健康“快车道”与“脂肪囤积路”
当甘油三酯进入人体后,首先在小肠中被胰脂肪酶水解为脂肪酸和甘油一酯,继而被肠黏膜细胞吸收。在细胞内,这些产物重新合成甘油三酯,并与胆固醇等结合形成乳糜微粒,经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乳糜微粒中的甘油三酯在脂肪组织和肌肉中被脂蛋白脂肪酶水解,脂肪酸一部分氧化供能,多余部分则重新酯化储存于脂肪细胞中,长期过量摄入易导致脂肪堆积,引发因肥胖导致的一系列健康问题。
甘油二酯在人体内的代谢独具优势。吸收进入人体后,甘油二酯不会像甘油三酯那样大量形成乳糜微粒运输,而是在肝脏中更倾向于直接进入线粒体进行β-氧化,快速转化为能量被机体利用。相关研究表明,甘油二酯能够显著提高脂肪酸的β-氧化速率,减少脂肪在肝脏和脂肪组织中的积累[1]。

TAG与DAG代谢途径图
03 健康效益:DAG全方位守护健康防线



04 厨房良油:兼顾健康与实用的理想油脂
天然油脂主要由甘油三酯组成,另外含有少量甘油二酯和单甘酯,甘油二酯的含量与油料作物的种类、加工工艺以及储存条件有关,通常在10%以下。例如,日常食用的菜籽油和大豆油中分别只有0.8%和1.0%的甘油二酯,而玉米油、葵花籽油和棕榈油中甘油二酯含量分别为2.8%、2.1%和5.8%,棉籽油中甘油二酯含量相对较高,可达9.5%。
因此,甘油二酯食用油不仅具备卓越的健康属性,在烹饪应用方面也表现出色。其口感、色泽与风味与普通食用油无异,适用于煎、炒、烹、炸、凉拌等多种烹饪方式。高温烹饪时稳定性良好,不易产生有害物质,还能减少油脂氧化酸败,延长保质期。从早餐煎蛋到晚餐煲汤,甘油二酯食用油可在增添美味的同时守护全家健康。
DurOmega®甘油二酯油:医诺生物甄选全球优质原料,采用专利酶制剂进行全生物酶法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二酯含量高;拥有千吨级cGMP生产线,对全生产流程实施严格自主管理,确保产品完全符合新食品原料标准。医诺生物通过对原料甄选、生产工艺优化到产品终端应用的全流程、全供应链高效控制,不仅提高产品稳定性,还确保产品供应的及时与稳定。医诺生物DurOmega®甘油二酯为广大代工厂及品牌方提供了优质选择。

DurOmega®甘油二酯制备工艺
医诺生物凭借在营养脂质领域的深厚积累和技术创新,获得了国家与行业的高度认可。其“油料功能脂质高效制备关键技术与产品创制”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相关生产技术还获得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依托强大的研发团队、微囊技术和应用解决方案,医诺生物可提供多种油脂来源、多种剂型的DurOmega®甘油二酯产品,囊括不同含量的油剂、乳液以及微囊粉,可应用于瓶装油、软胶囊、即饮饮品、口服液、固体饮料、烘焙产品、能量棒等多种终端产品,满足烹饪用油、休闲食品、体重管理等营养健康食品的多元需求。

甘油二酯作为兼具科学价值与实用价值的健康油脂,正通过独特的代谢机制为日常健康、体重管理、心血管健康等领域提供新的解决方案。而更多的应用可能——敬请期待《科学减重系列4》,我们将继续深耕甘油二酯在持续供能等方面的作用机制,为您揭开更多健康饮食的科学奥秘!
参考文献:
[1]《甘油二酯油与人体健康》,张震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Hibi, M., Takase, H., Yasunaga, K., Yamaguchi, T., Shiiba, D., Saito, S., ... & Tokimitsu, I. (2008). Greater fat oxidation with diacylglycerol oil consumption for 14 days compared with triacylglycerol oil consumption in overweight men and wom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32(12), 1841-1847.
[3] Maki, K. C., Davidson, M. H., Tsushima, R., Matsuo, N., Tokimitsu, I., Umporowicz, D. M., ... & Bell, M. (2002). Consumption of diacylglycerol oil as part of a reduced-energy diet enhances loss of body weight and fat in comparison with consumption of a triacylglycerol control oi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76(6), 1230-1236.
[4] Matsuyama, T., Shoji, K., Watanabe, H., Shimizu, M., Saotome, Y., Nagao, T., Tokimitsu, I. & Nakaya, N. (2006). Effects of diacylglycerol oil on adiposity in obese children: initial communication. Journal of Pediatric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19(6), 795-804.
[5] Ijiri Y, Naemura A , Yamashita T , Ikarugi H , Meguro S , Tokimitsu I , Yamamoto J. (2006). Mechanism of the antithrombotic effect of dietary diacylglycerol in atherogenic mice. Pathophysiology of haemostasis and thrombosis, 35(5):380-387.
[6]Gummesson A, Nyman E, Knutsson M, Karpefors M. Effect of weight reduction on glycated haemoglobin in weight loss trial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Diabetes Obes Metab. 2017 Sep;19(9):1295-1305.
[7]临床营养学/蔡威主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2.
上一个:
相关信息